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栏目。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出版部门: 《临床血液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2806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2-1284/R

邮发代号: 38-169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88

出版地区 湖北

出版地区 湖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血液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血液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院血研所
  • 国际刊号:1004-2806
  • 国内刊号:42-1284/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5年第2期文章
  • 相继发生的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冷凝集素综合征及IgM型多发性骨髓瘤1例并文献复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hemolyticanemia,AIHA)是各种原因刺激人体产生抗自身红细胞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的贫血.根据自身抗体不同,AIHA可分为温抗体型(约占75.6%)、冷凝集素综合征(约占15.6%)、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约占5.1%),和温冷抗体混合型(约占3.7%)4种类型[1].其中温冷抗体混合型少见,而相继发生的温抗体型AIHA和冷凝集素综合征更......

    作者:张晓娟;杜伟;郭树霞;陈荣华 刊期: 2015- 02

  • IBU预处理方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10例的疗效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获得完全缓解(CR)后患者的治疗选择主要为巩固化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NCCN指南及国内AML治疗的专家共识均推荐对于中高危组AML患者CR后治疗首选allo-HSCT,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未能找到合适供者,以及经济受限或个人意愿等原因,无法进行allo-HSCT,我们对这类患者选择AHS......

    作者:程英英;王彪;董伟民;凌云;王志林;邱国强;曹祥山 刊期: 2015- 02

  •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遗传学异常的临床分析

    白血病是儿童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ALL)为主.儿童ALL中特异性的遗传学异常是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患儿的遗传学异常以及治疗早期的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水平,划分复发危险度并进行分型治疗,使得儿童ALL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提高[1].但......

    作者:岳志霞;李彬;赵晓曦;李伟京;郑胡镛 刊期: 2015- 02

  • 《亚砷酸联合甘露醇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枢神经系统复发浸润的治疗》解读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promyelocyticleukemia,APL)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复发浸润可以是独立发生,也可合并骨髓复发,其临床治疗困难极高.经我科多年临床治疗研究发现,联合静脉滴注亚砷酸和甘露醇能有效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浸润的治愈率.具体治疗方案是:①缓解诱导期:每日静脉滴注亚砷酸和甘露醇,甘露醇用量为成人每日50g,15岁以下儿童每日25g;亚砷酸用量为成人每日7mg/m2,1......

    作者:王宏;兰文家;周晋 刊期: 2015- 02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出血并发症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以骨髓及外周血中存在异常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要细胞学特征的髓系增生性疾病,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占10%~15%,约98%的APL患者染色体中存在特征性改变t(15;17)(q22;q21),在分子水平上可见PML-RARα融合基因.因APL具有严重的出血倾向,并可快速进展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曾一度被认为是急性白血病中恶性程度高的亚型.......

    作者:李军民;任雨虹 刊期: 2015- 02

  • 恶性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病防治策略

    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fungaldisease,IFD)是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常见感染并发症.随着现代恶性血液病治疗手段的发展,IF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多数患者难以获得确诊IFD,且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也受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限制,CT扫描受检查频度及人为因素的限制,IFD也常常延误早期诊断.本文对恶性血液病患者IFD的防治策略进行概述.......

    作者:冯四洲;何祎 刊期: 2015- 02

  • 白血病患者细菌感染诊断和治疗策略

    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是一组特殊的疾病人群.白血病本身及其放化疗是导致中性粒细胞缺乏的主要原因.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炎症的症状和体征常不明显,病原菌及感染灶也不明确,发热可能是严重潜在感染的唯一征象,感染相关病死率高.因此,白血病患者出现粒缺伴发热就应当被认为是有感染的存在.中性粒细胞缺乏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或预计48h后ANC减少至<0.5×109/L,严重中性......

    作者:王椿 刊期: 2015- 02